隨著上市銀行2022年半年報發布收官在即,從半年報中披露的戰略、組織、業務、技術、人才、生態等六個方面看,“數字化”已成為中國銀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
2022年1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印發了《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其中提到,要推動我國金融科技從“立柱架梁”全面邁入“積厚成勢”新階段,力爭到2025年實現整體水平與核心競爭力跨越式提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無論是半年報,還是各銀行的“十四五”規劃,大都將金融科技提升到戰略引領層面,并在資金投入、人才結構等方面給予持續支撐。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近年來我國金融科技快速崛起,在全球市場表現出較強競爭力,一些基礎領域已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但不同銀行金融科技發展水平差異較大。股份制銀行比較領先,比如戰略上比較持續和穩定,方向很明確,在產品創新、人才引進以及敏捷轉型和生態建設等方面,都有值得行業借鑒的經驗,將為更多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起到標桿示范作用。
問題也顯而易見,金融和科技融合過程改變了金融體系自身的風險特征,改變了傳統金融業務的期限轉換、信用轉換、收益轉換以及風險轉換。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8月29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雖然個別銀行雖然明確了金融科技發展愿景和戰略,但缺乏清晰可行的實施路徑,組織文化和業務模式仍然“原地踏步”,個別銀行不顧自身資源稟賦和客戶需求,片面追求區塊鏈、元宇宙等概念,投入較多但未見實效。
科技引領變為業務驅動
在新發展階段,銀行的態度也更為務實,從過去的科技引領變為業務驅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多家銀行科技條線負責人均表示,近年來銀行管理層越來越關注金融科技投入帶來的效益提升,“過去是科技引領,現在更多是業務驅動?!币晃汇y行科技部門負責人8月29日表示,科技對業務是否具有正向促進效果成為未來是否能堅持數字化轉型戰略的關鍵考量因素。
六大國有行中,交通銀行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集團金融科技投入28.05億元,同比增長14.50%。報告期末,手機銀行月度活躍客戶數MAU為4055萬戶,較上年末增長了6.40%;云端銀行服務用戶數規模達400.8萬人,較上年末增長69.24%。
交通銀行副行長郭莽在中報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交行在人工智能、企業級隱私計算等新技術應用的布局加快推進,不斷提升數據支撐能力,推進零售信貸和B2B支付領域企業級架構建設,健全數據治理體系、數據中臺,夯實安全生產保障,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全力保障業務的連續性。
在科技領先的股份行中, 2017年就明確定位為“金融科技銀行”的招商銀行2022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招行信息科技投入53.60億元,同比增長6.03%,占營收比為3.26%。
招行金融科技創新項目基金也備受市場關注,報告期內,該行金融科技創新項目新增立項203個,新增上線項目165個。截至2022年6月底,招行累計立項金融科技創新項目2868個,累計上線項目2126個。
在人才儲備上,截至2022年6月底,招行研發人員達10392人,較2021年底增長3.48%,占總員工的10.00%。
零售領先的平安銀行也在加強科技賦能,2022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平安銀行IT資本性支出及費用投入同比增長15.9%。并全面貫徹以開放銀行、AI銀行、遠程銀行、線下銀行、綜合化銀行相互銜接并有機融合的“五位一體”新模式。
2019年在業內率先將電子銀行部升級為數字金融部的光大銀行2022年半年報介紹,光大銀行擬將信息科技部更名為金融科技部,并新設數據資產管理部、科技研發中心和智能運營中心,未來將形成“兩部兩中心”金融科技體系,推動業務、數據和技術三大中臺能力建設。
光大還推動具有科技背景的人才進入董事會和高管層,如光大銀行數字金融部總經理楊兵兵從2020年起進入高管層擔任副行長。光大銀行2022半年報顯示,至報告期末,該行科技投入21.38億元,同比增加4.34億元,增長25.47%;全行科技人員2598人,比上年末增加237人,占總員工比為5.69%。
興業銀行在2022年也實施了科技、零售、企金三大條線改革,科技改革重在強化科技支撐和引領作用,把原有的“一辦、一部門、一公司”架構,調整為“一委員會、四部門、一公司”架構,提升科技規劃、建設、管理、安全能力,促進科技和業務深度融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不少城商行的半年報成績十分亮眼,也走出了一條數字化轉型為業務提供硬核支撐的特色路徑。
比如,身處數字化改革前沿地區浙江,杭州銀行上半年凈利潤增速達到30%以上。杭州銀行將金融科技作為突破傳統、推進業務模式轉型的關鍵變量,以其聚焦智能場景的“財資金引擎”TMSC2021為例,產品豐富了平臺內泛金融鏈接,打造集開放、移動、互聯、智能為一體的全新場景式服務平臺。
截至2022年6月末,“財資金引擎”累計服務集團客戶數2589戶,期內各類賬戶交易筆數135.72萬筆,同比增長206.78%,這也是該行促進科技與業務融合互促的縮影。
人工智能賦能成為焦點
人工智能在銀行的應用成為今年半年報的一個熱點。
平安銀行、招商銀行、郵儲銀行等都在2022年半年報中提及,人工智能對業務的賦能是重點方向之一,在零售業務轉型方面的應用已經出現成效。
比如,郵儲銀行半年報中提到,該行智能語言語音系統內嵌于信用卡APP、新一代手機銀行、電話銀行等,賦能語音播報、語音輸入、模糊搜索、逾期提醒、還款提醒、動賬確認、客服助手等12類業務場景,助力遠程銀行中心每日完成16萬通座席錄音轉譯,轉譯準確率達85%以上,實現三地兩中心座席錄音100%覆蓋。
招商銀行也在半年報中提到,在零售金融數字化服務方面,持續提升“人+數字化”能力,經營模式從客戶經理管戶為主向“管戶+流量”雙模式并進升級,智能財富助理“AI小招”上半年服務用戶487萬戶。
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曾表示:“過去我們做零售銀行更多的是靠人,長尾客戶就不管了,但科技進步使得我們可以通過AI驅動來改變這一點?!?/p>
平安銀行半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AI+T+Offline”模式已上線超3200個應用場景,上半年為超3500萬名客戶提供服務,同比增長約130%。2022年4月,平安銀行虛擬人功能正式對新客客群開放,并上線“升金大贏家”和“新客福利”兩個場景。2022年6月末,AI客戶經理累計上線超1400個場景,上半年月均服務客戶較2021年月均水平增長63.2%;平安銀行客服一次性問題解決率、非人工服務占比均超90%。
在降低成本方面,AI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
招行在其半年報中指出,報告期內,AI模擬人、輔助人、替代人成效顯著,AI智能客服、語音質檢、智能審錄、海螺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共實現人力替代超過1萬人。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